岳麓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时期后周显德五年(958年)的僧人办学。北宋开宝九年(976)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。咸平二年(999)太守李允则扩建,增建藏书楼,塑先师以及十哲像,画七十二贤图,从而形成了书院讲学、藏书、祭祀的基本规制,并相延至今。
自北宋祥符八年(1015年)宋真宗题写“岳麓书院”匾额以来,岳麓书院经过多次战火焚毁,又多次被后人重新建造,曾经七毁七建,其生命力确实很顽强。
一千多年以来,岳麓书院一直属于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精神性象征物。仔细观察下图,我们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整个湘江之中,有很多“沙洲”,唯独岳麓山脚下的这两块“沙洲”有独特的形貌,一个狭长似毛笔,一个短小似砚台。这种现象,的确是大自然很有意思的地方,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刻道理。
明正德二年(公元1507年),出身堪舆世家的吴世忠认为岳麓书院建筑布局“风水未美”,必须“迁正学基”,变更朝向。于是,吴世忠对岳麓书院建筑进一步扩建调整,开启书院建筑左庙右学格局,书院主体建筑第一次集中在中轴线上,形成一条鲜明文脉。这种布局至今没有改变。
现在,岳麓书院已经成为了湖南大学的一部分,我们从上图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,岳麓书院的大好风水已经被破坏殆尽。也许,风水被破坏是比七次毁坏还要严重的事情。观看岳麓书院的历史,被毁其实并不可怕,毁掉之后,总会有人再次将它建造起来。然而,风水被毁,即使岳麓书院被塑造成金碧辉煌的天宫,那又有什么意义呢?读者诸君以为然否?